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里在“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提到,2017年要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在克強總理的工作報告中,農業仍然是2017年的重點工作任務,排名第5位。
這份報告中對于農業如何做到穩定發展和農民如何持續增收的大目標給出了非常細致的任務要求。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擴大優質水稻、小麥生產,適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糧改飼試點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以上。鼓勵多渠道消化玉米庫存。支持主產區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加強現代農業建設
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打造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產田,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離不開農業保險有力保障。今年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部分縣市,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調整部分財政救災資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險理賠標準,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以持續穩健的農業保險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深化農村改革
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完善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等改革。健全農村“雙創”促進機制,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到農村施展才華。
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和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完成3萬個行政村通光纖。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證率。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既有現代文明、又具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變”與“改”
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記者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和副部長張桃林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糧食生產的“變”:去年,我國糧食生產出現十二年來的首次減產,減少104億斤。對此,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減的主要是玉米,也是我們主動調整結構的結果。糧食產量根據當期供求適當增減是正常的,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糧食生產的“改”:“過去調整農業結構,是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進行的,主要通過行政推動;這次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場的手段和改革的辦法、通過引導市場主體行為來實現”。
農產品安全的“變”:“目前,我國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商業化種植,對于違法違規種植,我們也是嚴格禁止的。”在回答關于轉基因的問題時,韓長賦說。
農產品安全的“改”:“下一步,在積極穩妥推進轉基因發展上,我們會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來推進。在口糧上,我們會慎之又慎。”張桃林說。
土地資源的“變”:目前,我國土地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35%左右。韓長賦說,土地流轉過程中尤其要保護好農民利益。為此,我國去年實行了“三權分置”,確實權、頒鐵證,使集體、承包農戶和流入土地者的權益都得到保護、能夠平衡。
土地資源的“改”:土地三權分置有利于盤活土地資源,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但農業貸款難、融資貴、保險少卻成為短板。對此,韓長賦表示,農業部與相關部門正在積極行動,建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貸款擔保體系,努力補上農業金融服務的短板。韓長賦表示,農業部還將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和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緩解農業融資難的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央視財經評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