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文勝: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突出亮點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2-24 錄入:管理員 ]

隨著脫貧攻堅戰這一歷史任務的完成,面臨復雜多變的發展外部環境和國內發展變化帶來的新問題,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與歷次中央一號文件相比,有幾個社會普遍關注的突出亮點。

一、把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問題

針對長期以來農地管理無序與放任自流的狀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針對長期以來鮮活農產品的流通與儲備瓶頸問題,今年一號文件提出了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針對長期以來南方丘陵山區的地理局限導致農機使用率低成為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問題,今年一號文件提出了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

尤其要關注的是,伴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圍繞著家庭承包經營的爭論一直沒有中斷過,農民對“長久是多久”不清楚、有疑慮,需要黨中央明確土地承包政策下一步走向是全社會的期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重申,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這就進一步明確了農民與土地的關系,回應了農民群眾和社會公眾的關切,給廣大農民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吃下“定心丸”。

自從推進家庭承包經營的農村改革以來,在人口增加44.4%、可耕地面積每年減少的3000平方公里的情況下,中國的農業從來沒有今天這樣高水平的生產能力,中華民族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遠離饑餓的恐懼。歷史證明,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不僅是符合中國國情和農業生產特點的成功實踐,而且在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這樣人類發展史上最為壯麗的偉大奇跡中彰顯出強大生命力。土地制度是一切制度中最為基礎的制度,只有“不動搖”和“長久不變”,才能使鄉村振興為廣大農民帶來持續利益提供最有力的制度保障,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把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作為農村高效能治理的重大問題

針對近幾年來農民群眾和社會公眾關切的熱點問題,如何實現農村高效能治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編制村莊規劃要立足現有基礎,明確村莊布局分類,保留鄉村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更是特別強調:“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不刮風搞運動。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按照一號文件的要求,村莊建設不能都推倒重來,搞大拆大建,要保持鄉村獨特的風貌,要留住村莊的鄉情味和煙火氣,防止千村一面。關于村民自治工作中存在村支書與村委主任“一刀切”問題,這次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這無疑是黨中央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的體現,也是實現農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政治承諾。

鄉村振興是隨著全面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的一項長期性任務,而中國幅員遼闊,地區間由于地理位置、資源稟賦、歷史基礎、政策取向等多方面原因,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發展呈現出多元形態,在不同的發展時期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時期也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遵循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防止在實踐中演變為形象工程的大躍進運動。

三、把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作為農民高品質生活的關鍵問題

隨著大城市普遍出現“城市病”、對農村轉移人口吸納能力減弱,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承接大城市的輻射與帶動的功能均需要縣域來承擔。同時,縣域作為最基本層次的區域,具有較為豐富的治理資源和完整的治理權力,其區域性和獨立性非常強。然而,由于縣域的行政區劃限制,縣域間資源封閉割據,資源配置的半徑短,輻射范圍小,市場空間狹窄,迫切要求縣域內以特色小鎮為支撐,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支撐點、連接縣城和鄉村的對接點,使鄉村優美環境、人文風俗、歷史文化、特色資源等在空間上進行集中和集聚,形成城、鎮、鄉村三者的功能分工,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實現農民高品質生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破除城鄉分割的體制弊端,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統籌縣域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開發、村落分布等空間布局,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同時還提出,縣域工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直接推動力量和進一步提升工業化水平的可靠支撐,縣域城鎮化是推進城鄉融合的紐帶;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就要推動農村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主要是要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上取得關鍵性突破,保護并不斷增進農民的利益,核心是要既發揮市場優化要素配置的優勢,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共產黨的政黨優勢,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構建城鄉命運共同體,畫好鄉村振興最大的“同心圓”。一方面,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在農村承包地、農村宅基地、農村集體產權、農業農村財政投入、農村金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等方面建立改革賦能政策體系,另一方面,全面建立健全的城鄉收入分配體系、鄉村服務體系、城鄉人居分布體系、鄉村社會保障體系。從而為廣大農民推動更加廣泛和公正的城鄉權益共享,讓全社會在鄉村振興的“共同行動”中共享鄉村振興的成果,使鄉村振興的“同心圓”成為優化資源要素與集聚社會力量的轉換器,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本文系作者在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舉辦的“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學習座談會”上的發言摘選,中國鄉村發現網根據錄音整理而成)


相關閱讀:

湖南師大鄉研院舉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學習座談會

陳文勝: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突出亮點

姚波:突出產業發展在農村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

陳明:抓住關鍵 創新引領鄉村振興

王文強:以人才振興為關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劉祚祥:城鄉融合:農村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陸福興: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幾點期盼

胡守勇:新階段鄉村建設行動的幾個特點

何紹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注意處理好四大關系

蔣俊毅:實施“三高四新”戰略要發揮好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作用

瞿理銅:新發展階段如何創新耕地保護機制

張黎:讓尊重農民意愿落在實處

傅曉華:一號文件的華麗轉身與期望

羅文斌:充分發揮旅游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彭秋歸:何謂“農業農村現代化”

王義正:“三高四新”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要相加相融

劉勇:呼吁在農村與農村之間實現人才(人口)自由流動

李珺:“軟硬兼施”繪就幸福鄉村藍圖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v一区二区 | 中国性色在线视频 | 三个少妇的按摩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 | 色五月激情中文字幕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