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里、京東的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農村大計搞得熱火朝天,也對農村進行了密集人力布局,但這并不能解決農村電商發展的傷痛。
那些真正投身農村電商的創業者,生意到底如何?
又存在怎么樣的農村電商困頓呢?
物流不給力:挖出來的東西 還得再埋回去
湖北荊州石首市桃花山鎮農村淘寶合伙人劉進介紹稱:2016年春節,山里的黃鱔貴的時候有上百元一斤,下單顧客很多,但運輸卻是個大難題——黃鱔必須有水,但水又不能太多。
此外,許多土特產都需要保鮮,面臨同樣的難題。劉進囤了幾十噸甘蔗,自己既沒倉庫又沒冷庫,只好付保管費,委托農民深埋地里。春天來了,氣溫逐漸上升,甘蔗會發酵發芽,若不盡快處理,就是一大筆損失。
菜鳥物流是石首農村淘寶貨物指定運輸企業,負責人唐超說,運輸的下行件多,上行件少——下鄉的工業品多,進城的農產品少。“農產品太重,工人不愿意搬,公司不可能支付過高的勞務費。運輸成本上去了,我們也賺不到錢?!?
劉進專門賣農特產品,打包服務全部根據顧客要求進行,小至幾斤一袋,大到幾百斤一袋。大物流公司不愿承運,只有本土一家小型物流企業愿意合作。
農村電商不賺錢 賺錢基本靠“騙補助”
資深農村電商研究人士介紹說,他們在貴州農村與老鄉聊天時了解到,許多人在聽說農村電商后便著手開始做,但自己投了錢也挺賣力,就是不賺錢。他們認為,以后再也不相信電商了,都是騙人的。
安徽農村淘寶合伙人介紹稱,目前農村淘寶合伙人是沒有工資的,主要靠政府獎勵,獎勵成交量高+單筆訂單多的合作人(即開農村淘寶的)?!拔抑烙袀€小伙子一個月刷了16萬,成為當地第一名,后來我親戚也這么做,當月拿了4000多的獎勵?!?
“土貨”火了 有人山寨怎么辦
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淘寶合伙人劉兵兵介紹稱,他專門收購、銷售土特產,在網上視頻直播打糍粑,網友邊看邊下訂單,一天就賣了8個?!耙粋€糍粑要四、五個人打一兩個小時?!?
嘗到“越土越好賣”的甜頭,就把桃皮柑、楠竹筍照片放到網上,一個春節接單超千份,就連黑泥巴做的花泥也賣了800多斤。
劉兵兵最擔心“差評”,一個“差評”可能會帶來連鎖反應和致命打擊,所以保證“土貨”正宗非常重要。他一年賣土雞蛋流水600多萬元,銷量越大,疑心越重:如何辨別真假土雞蛋?
同為農村電商從業者的肖君秀分析稱,“土貨”是個形象說法,其背后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土貨不正宗,網絡銷售肯定會出問題。農產品若要順暢進城,就必須邁過這道坎。
年薪20萬招不到人
北京市昌平區孵化園負責人袁飛介紹,以前在深圳做金融,現在回鄉創業。2016年1月6日投入營運,40多天就投入了1200多萬元。
但是,問題來了——招人難!連找個美工都很難。園區企業有上百種產品,需要拍照上網推銷,現在連個攝像的都沒有。想為企業提供線上服務,可網站維護人員、網絡營銷人員也沒招到。
2016年2月17日袁飛參加全市創客大會,掛出了“年薪20萬元”的引才招牌,鎩羽而歸。
袁飛反問道,能夠拿下20萬元年薪的人,早就去大城市了,為什么要在農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億邦動力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