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走出農村的讀書人請不要這樣說農村

[ 作者:韋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29 錄入:12 ]

在農村生活過和有生活體驗的人都知道,自己所熟悉的農村并沒有他們說的那么不堪,而城市也遠沒有他們筆下的那么美好。

和想象中的一樣,春節前后,各類充滿情懷的紀念鄉村題材的文章,紛至沓來。

這些題材以“關心、愛護和負責任記錄故鄉”的名義,高調進行。

記錄者,多為在讀博士生或記者返鄉的點滴感悟……在“知識分子”和“城市小資們”的眼中,一些曾經養育著他們以及他們祖祖輩輩的淳樸故鄉,如今變成了“風氣極為敗壞、人與人之間沒有平等感、金錢利益至上、沒有任何是非觀”的場域。

這些文字,在互聯網的不斷放大作用下,想象式地給農村貼上了“村婦微信約炮、準備集體逃離農村”、“春節期間,婦女們累死累活,卻不能平等地上桌吃飯”等標簽;子虛烏有的“上海女”和“江西男”,更是將城鄉沖突,赤裸裸地呈現出來。

這他們筆下,從思想到故土,農村幾乎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農村衰敗,農民愚昧”的言論,充斥著互聯網的角落。

借著痛惜故鄉,一些人從批判農村、農民和農業中,獲得了他們長期卑微存在于大城市里,所沒有過的成就感。

那些無情的批判,在無限放大和丑化故鄉的背后,是多年來,一直隱藏在一些農門學子內心里的弊病,里面有著深刻的心理因素使然,但現實中更需要矯正的,往往不是他們的故鄉,而是他們本身——

我們知道,在農村,在曾經極為貧窮的鄉村里,從大山走出來的讀書人,可謂當地的“天之驕子”、“人中龍鳳”。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他們曾風光無限地一路過關斬將,他們一直都是考場上的成功者,他們也是村民眼中的“佼佼者”。

不過,當他們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由于沒有關系,沒有人脈,加上城市本來就競爭激烈,這樣,過去一直被“眾星捧月”的感覺消失了,村民眼中的“佼佼者”,也自踏入社會后,就開始苦逼地工作和生活著,他們不過是都市白領里的一分子,不再有任何的優越感。甚至在故鄉,他們居住的房子和出行的車子,也遠沒有其他全家外出打工的村民家庭富有,不滿情緒在“佼佼者”中不斷生長、增長,也滋生了深刻的偏見。這種不滿和偏見,在可以不被具體地指名道姓的故鄉面前,是容易無情放大批判的,因為這既滿足了他們批判后的釋放快感,除非出了事,也沒有來自故鄉的壓力。

“村婦集體約炮”也好,“婦女不能上桌吃飯”也罷,都沒有足夠說服力,即便有這樣的極端個案,但真實的、客觀的中國農村,不是批判者所詮釋的那樣。

提到婦女不上桌吃飯的話題,忍不住,我插一句:這種現象在春節是有的,而且常見,但只要了解農村現實,這是應該被理解而不是被批判的——

我老家也在農村,逢年過節,我母親、嫂子、姐姐確實有“不能上桌吃飯”的經歷——比如這天,我的很多朋友來了;這天,很多親戚來了……因為農村常年就一張飯桌,平時一張飯桌也完全足夠,畢竟只有逢年過節或特殊的日子,才有很多人聚一起吃飯。當家里來的親戚或朋友較多,而飯桌最多只能坐下10個人的時候,讓朋友和親戚上桌吃飯,自己家人晚些吃或是在臨時的小矮桌吃,甚至蹲在廚房吃、站在客廳吃飯,那都是很正常的事。這也是對來訪客人和親戚尊重的體現。

假如我的朋友來,難道我不需要上桌陪,反而是我媽媽或姐姐上桌陪嗎?她們如何和我朋友圍繞同樣關心的話題聊天?另外,喝酒也是一種文化,會喝酒的男人上桌陪客人親戚,也是很自然的事。這其中沒有上升到男權、女權這么復雜的論爭,沒上桌吃飯的婦女,也不會因此感到委屈。如果農村這樣尊重客人和朋友的傳統和禮節,也不能被“知識分子們”理解和接受,需要反思的恐怕不是農村人吧?

一些被貼上離奇標簽的農村鏡像背后,我們也注意到:幾乎沒有詳細和可靠的信息源,更多的只是寫作者個人回鄉感悟和道聽途說,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些事在真實發生著。

當然,這種非常個人化的體驗和感受,作者可以以“保護隱私”的名義隱去關鍵信息,其中有幾分真實性,只有他明白。但在農村生活過和有生活體驗的人都知道,自己所熟悉的農村并沒有他們說的那么不堪,而城市也遠沒有他們筆下的那么美好。

那種對鄉村的不足刻意丑化和放大的背后,是在“關心和愛護”的名義下,對自己的故鄉進行一場場赤裸裸的公開歧視,而這種根深蒂固的歧視和偏見的背后,往往就是剛剛跳出農門或是壓根就沒打算回農村的人干的。

走出農村的讀書人,請不要這樣說農村,不要這樣談農民,千萬不要把自身在城市的失敗帶回農村,讓自己在對故鄉無情和無底線的批判中,再次喪失自我尊嚴。

當然,即便你們這么干,絕大多數農民依舊沉默,不會回應,也不需回應。但我們不能因為他們不會回應,不能回應,而放縱了自己——讓失敗的自己回到農村后,因優越感的即刻泛濫,而翻臉對昔日的鄉親進行無情和無厘頭的批判——你的故鄉已經很不容易了。

說到農村衰敗,你們往往只看到農村老房子的破舊不堪,卻看不到新安置地的崛起,比如在沿街的地方,重新建起了一棟棟的樓房或干脆在縣城買了房。農村城鎮化是個趨勢,我們不能只從他們過去的老宅里看到了衰敗,而更應看到他們在新安置地重生的當下。

農村即便有諸多不足,但苦逼的城市人,在成為“房奴車奴”后,也不見得就比農村人強到哪里去。你們在說村婦約炮,在抱怨婦女不能上桌吃飯,在說農村好面子而互相比拼去買車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就在你生活的城市里,這樣的情況其實過猶不及。

說到底,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中國,“關心、愛護和負責任記錄故鄉”,不是一個縹緲的借口,而是沉甸甸的責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風窗”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五月丁香合缴情在线看视频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国产aⅴ另类 |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 亚洲欧美日本一本二本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