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方土品種:互助八眉豬發展的困境
青海互助八眉豬屬華北型豬種,因其頭狹長、耳朵下垂、額有縱行倒八字紋,故稱為“八眉豬”,當地人又稱其“大耳朵”。互助八眉豬在青海約有四千年的馴養歷史,是高原特定環境下經過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地方豬種。 作為青海唯一的地方豬種,互助八眉豬也曾擁有輝煌的歷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互助縣農戶幾乎家家養豬,那時,互助土豬肉占據著青海豬肉消費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隨著農民進城務工、豬價波動以及洋品種和外來豬肉競爭壓力的加大,互助八眉豬很快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優勢,產業發展開始走下坡路。
地方土品種該如何走出發展困局?
青海互助縣八眉豬產業發展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地方土品種走出產業發展的困局要做好以下三點:
一、做足資源
要挖掘資源優勢,不僅要有資源,更要做足資源,不然談何發展。
這幾年,不乏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客商來互助洽談合作,但是大多一開口就要求每年供應上千噸的八眉豬肉。由于總量不足,這些合作在沒開始時就夭折了。調查發現,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互助八眉豬作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一段時期內重保護輕開發。互助縣八眉豬原種繁育場場長許發芳說:“要不是國家的保護政策,這個品種早就滅絕了。這些年,我們重點工作就是保護與選育,以致于在八眉豬的產業開發上就落在了后面。”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生豬產業平臺首席專家、省畜牧獸醫科學院研究員周繼平告訴我們,互助八眉豬種群在最低谷時,存欄的原種母豬不到100頭。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全省能繁母豬達到了500多頭,公豬30多頭。要是保護不好這個土品種,還談什么開發。不過,目前從全國來看,互助八眉豬是保護得比較好的。 第二方面是由于受到國內生豬價格波動影響,養殖規模需要得到大的提升。為做大做強八眉豬產業,互助縣這些年一直在加快推進八眉豬基地村建設,在養殖總量和出欄總量上尋求突破。目前,全縣已建成萬頭豬場7個、千頭豬場26個、百頭豬場135個、八眉豬養殖基地村40個,生豬飼養量達到101萬頭,出欄達到50萬頭以上。 第三方面是互助八眉豬產業開發的基礎性工作還做得不足。許發芳坦言:消費者認可八眉豬肉,認為這個肉要比其他豬肉好吃,但是,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沒有科學數據的支撐。我們正在做的就是肌間脂肪的測定,如果有了這些數據,對于進一步開發八眉豬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把八眉豬資源做優做足,“十三五”期間,互助縣將創新生豬產業發展模式,加大對八眉豬種質資源保護的力度,財政投入必要的保護經費,扶持八眉豬原種繁育場和保種場做大做強,提高制供種能力。同時,對全縣養殖30頭只以上的規模戶予以重點扶持,促進養殖基地村和規模養殖場建設,提高八眉豬養殖總量,確保加工企業原材料供給。
二、重塑品牌
高原、生態、綠色、有機,只有品牌叫響,身價才能倍增。
洽談業務的王老板告訴我們,之所以來這里,正是看上了互助八眉豬優質的肉品,還打算把肉帶回西安,向當地酒店推出互助八眉豬肉系列菜品。王鵬飛說:“近幾年,一些土品種的豬肉在西安市場很受歡迎。八眉豬是這里獨一無二的地方品種,而且又有高原原生態、純凈的生長環境,到了西安競爭力肯定不弱。假如一個酒店一天能用50斤八眉豬肉,那都會是很大的市場。”
這個例子說明互助八眉豬還是很出名的,不然也不會吸引來外地的客商。互助八眉豬有名嗎?肯定有。但是,有名并不能與品牌等同。一個優秀品牌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八眉豬原種豬肉質最為鮮美,但是育肥緩慢,正常飼養要一年才能出欄,經濟效益并不看好。近年來,互助縣依托八眉豬原種繁育場、保種場以及八眉豬繁育基地,采用保護與純繁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高原瘦肉型豬的繁育體系,充分發揮雜交優勢,提高了生產效益。 為了更好地打響品牌,互助縣曾嘗試進行八眉豬的小豬仔育肥,以原種豬打市場,尤其向大酒店、旅游景點進行推廣,帶動商品豬市場。并且積極打造“高原、綠色、有機”生豬品牌,開發八眉豬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經過多年的努力,“互助八眉豬”“互媚”“互黑眉”“青藏中厚”“松多牧場”“渾王府”等一批互助八眉豬品牌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 現在看來,這些工作對互助八眉豬品牌創建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其品牌影響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端的變化,原有的品牌發展方向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為了能夠做大做強互助八眉豬產業,互助縣提出要重塑八眉豬品牌。 互助縣畜牧局副局長星全鵠說:“今年還將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一個實力強的企業。同時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市場需求緊俏的八眉豬‘黑系’,打造具有高原、生態、綠色、有機特性的‘黑色’品牌。” 周繼平與青海中厚農畜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的一個項目,也正是開發互助八眉豬“黑系”產品。他說:“通過這幾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市場上的黑系土豬備受消費者青睞,要乘著這股東風,打造互助八眉豬‘黑系’品牌,做向中高端市場,提高互助八眉豬的身價。”
三、打造龍頭
產業鏈延伸,科技創新,市場培育,農戶聯動,讓政府和企業各歸其位。說起互助八眉豬的產業發展,互助縣八眉豬養殖協會會長王文福有很多的想法。不過想法歸想法,真正付諸實踐還是兩碼事。王文福說:“協會成立之初,我們也嘗試過與超市對接去做銷售,但是考慮到成本問題,沒干多久就停了。細想,單純靠協會的力量去搞加工、銷售,在實際操作上很難。這些工作應該交給企業做,協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服務。”
為了解決好八眉豬發展的問題,互助縣專門成立了兩個機構,一個是八眉豬養殖協會,另一個是八眉豬研發中心。但是,在八眉豬產業發展中,這兩個機構卻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其實,正如王文福所言,政府把該做的服務做好了,企業才能放手去干。 青海中厚農畜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正是一兩年成長起來的專業從事互助八眉豬開發的龍頭企業。憑借著與八眉豬養殖農戶形成的聯動關系,中厚公司獲得了豐富的加工原料。該公司副總經理王紹宗告訴我們,僅去年一年,從農戶手中收購來的八眉豬就占到了20%,這不僅對企業有好處,而且對農戶好處更多。去年全年,中厚公司互助八眉豬生鮮肉銷售收入達到2000多萬元,深加工產品銷售收入也超過200萬元。 王紹宗說:“目前,公司的發展主要以省內市場的培育為主,我們專門開設了體驗店,用來重新塑造互助八眉豬的品牌形象。除此,我們專門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和直銷店;開發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八眉豬肉深加工產品。” 星全鵠說:“在互助八眉豬產業發展中,龍頭企業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有效地延伸產業鏈,其中八眉豬肉的深加工就是其方向之一。從今年起,我們將投巨資建設八眉豬產業養殖基地和八眉豬營銷體系,引導和扶持八眉豬主要養殖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養殖效益,積極開展畜產品精深加工,培育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頻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