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中國棗鄉”之稱的山西永和縣,盡管2015年紅棗迎來了大豐收,但如今卻嚴重滯銷。13日,2016全國年貨購物節暨展銷會在山西太原中國煤炭博物館開幕,永和縣縣委書記、縣長在該館的展臺前吆喝賣棗。(中國網1月14日)
縣委書記、縣長吆喝賣棗是好事,說明領導干部將棗農的疾苦放在心上,為解決銷售難題親力親為,這值得點贊。為打贏扶貧的攻堅戰,各級地方政府使出渾身解數,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下派“第一書記”抓發展,力促百姓走上富裕之路,早日摘掉“貧困”帽。各種舉措且不論效果如何,出發點終歸是好的,想要真正的擺脫貧困,提升老百姓致富能力僅靠縣委書記、縣長吆喝賣棗是遠遠不夠的。
完善配套設施,做好后勤保障。近年來,“網購”很火熱,看各家快遞公司就可見一斑,這也是一種有別于實體銷售的方式,大棗才能賣到更遠的地方,而道路、網絡成為“網購”必備的條件,當然就網絡銷售而已需要的也不僅僅如此。配套設施囊括的東西很多,道路、電力、飲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信息網絡等都為產業持續發展將提供保障。
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近年來的鄉村旅游業蓬勃發展,豐收的大棗為何不坐上這趟旅游快車呢?讓紅彤彤的紅棗成為當地一景,老百姓還可發展農家樂、開展大棗采摘游園活動等,人來了,總得吃吃、喝喝,錢自然就來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了。加大紅棗產品研發力度,讓紅棗不僅僅只是紅棗,可制作熏棗、棗片、酒棗、糖棗、棗醬、棗酒、棗罐頭、棗脯、棗茶、棗粉、棗醋、棗干,棗飲料,棗月餅等等,擴高紅棗的利用率、提升紅棗的附加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紅棗銷路問題。
整合資源,加強外宣傳。再好的東西,如果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對于一個小作坊而言,或許已經足夠了。但如果是一個關系千百人生計的產業,那么對外宣傳就顯得很重要了。如今已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通過宣傳,能擴大產品知名度、拓展銷售渠道。而文中縣委書記、縣長賣棗本也是一個宣傳大棗的噱頭。如今的宣傳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那么就要通過資源整合,花最少的費用達到最大的宣傳效益,比如墻體廣告、宣傳冊、視頻短片、網站、微信朋友圈等等。
一個產業持續不斷的發展,不是靠一日之功、一人之力,是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共同作用的結果,想要農民真正的脫貧富起來,不是某一年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多少,而是要農民具備致富的能力。黨委、政府在謀劃全局,要將配套服務與產業發展共同發展,才能保其持續發力,不至于曇花一現。
作者地址:四川省瀘州市車輞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