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透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溫江經驗

[ 作者:習修鵬?張學琳?張進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26 錄入:吳玲香 ]

寸土變寸金 活權變活錢

——透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溫江經驗”

如果你要問,成都平原最肥沃的土地在哪里?

答案就是,在溫江!——自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如今在溫江21.89萬畝農用地上,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達到 21645元。

如果你要問,溫江農村繁榮到底靠什么?

答案就是,靠改革!——國家和省市多項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改革試點賦予溫江,激發出農村發展最磅礴的內生動力與活力。

勇立潮頭唱大風,敢佇頂峰看勁松。繼今年2月28日,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動員部署會在溫召開后,6月8日—9日,同一主題的“國字號”試點工作部署會再“落”溫江,背后的深層次含義透視出怎樣的農村改革“溫江經驗”?

確實權+頒鐵證 理清農民財產權利

早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要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有效保障農民財產權利。這無疑是敲醒我國農村沉睡土地的一記響鑼。

其實,在此之前,溫江早已先行一步。

首批“吃螃蟹”的村民家住壽安鎮東岳社區,2008年4月22日,這里舉行了四川首個農村產權確權頒證儀式。

隨即,溫江區農村改革“萬里長征第一步”——確實權、頒鐵證,立即步入“深水區”。

清產核資工作賡即鋪開,“十步工作法”有章可循,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管理系統摸清家底,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權屬隨即明晰。

“短短時間內,村里各家各戶的一畝三分地就丈量得清清楚楚,五個‘本本’讓我流轉土地時心里更踏實了。”東岳社區19組村民蘇庭洪率先拿到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房屋所有權證、林權證五個“本本”。

經歷前期的探索試點、全域實測確權、暫緩確權處理、深化確權頒證……到2011年,溫江區就全面完成了10個鎮(街)、101個村(社區)、1151個村(居)民小組、6萬多群眾的確權頒證工作。

時間再往后推,2015年,溫江區又開始啟動了農村承包地經營權、農業生產設施所有權、農村養殖水面經營權、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農村經濟林木(果)權“新五權”的確權頒證。

在這場以農村土地、房屋、資產為核心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共頒發出各類產權證書32.06萬 本 ,確 權 頒 證 面 達100%,農民的財產權利就此清晰明了。

產權流轉+抵押融資 促進農村活權變活錢

“本本”有了,如何讓“本本”變“本錢”,“活權”變“活錢”?

核心是激活要素資源,促進農村產權與市場資本有機對接,打通產權抵押、融資、流轉、交易的通道。
打通之前,還有一項工作至關重要——股份固化。

“首先是資產固化,鎖定未確權到戶的集體資產資源,形成固化決議,明確量化范圍;其次是成員固化,出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辦法》,鎖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再次是股權固化,頒發股權證書,固化成員對集體資產股份的收益分配權。”區統籌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截至目前,全區已形成長久不變的農村產權關系比例達97%,組建了股份經濟合作社1124個、合作聯社90個、聯合總社10個。

戚康林原本是壽安鎮天星村的一名普通花農,前些年一直籠罩在不景氣的花木市場下。可最近,他一天的功夫,就創作出客戶急需的紫薇小盆景,訂單不斷、生意火爆。

原來,他所加入的天星村花木編藝合作社,前不久搭上了資本的“快車”,他家的50股股權成功分紅4000余元。

產權流轉,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連著業主。如何突破體制機制的束縛?

2008年,溫江區率先在全市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隨后,相繼在 9個鎮(街)建立分中心、在 25個村(社區)建立示范站,形成市區鎮村四級農村產權管理服務體系。

自此,一系列大手筆的改革探索,破冰前行——

2013年,溫江區在幸福村探索宅基地“小證”換集體建設用地“大證”抵押融資;2014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承 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2015年,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在地資產倉單質押;2016年,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抵押融資……

數據顯示,目前,溫江區已累計辦理“三權一單”融資408筆,共計12.58億元。其中,農村在地資產倉單質押入選全國中小城市改革實踐十大創新案例。

配套推進+釋放紅利 農業主體急劇攀升

如果說確權、頒證是基礎,產權流轉、抵押融資是手段,依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農業現代化,切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則是溫江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題中之義。

產改以來,溫江區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扶持、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截至目前,全區已成立家庭農場3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99個、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市級以上的23家,培育農民職業經理人281人。

“ 農村新型市場主體的崛起,切實推動了鄉村旅游、花卉苗木、運動休閑、觀光體驗等都市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區農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僅2016年,全區就實現農業增加值17.57億元,增幅3.1%;生態旅游接待游客400萬人次,旅游收入60億元,成為全省首個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的區縣。

除了農業主體收入的急劇增長,一大批園區變景區的鄉村旅游項目也在幾年時間內實現陡增:惠美花景、五月玫瑰園、烏龍島、柏翠等,每天都在接待批量游客,改革的“紅利”日漸凸顯;幸福田園、編藝公園、月石院落等數個“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微田園”的美麗新村點綴在川西平原畫卷之中。

萬春鎮幸福村黨總支書記郭建平說:“我有幸見證并參與到溫江的這場農村改革中,不得不贊嘆這次改革給我們農村、農民帶來的巨大的變化,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

用郭建平的話說,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溫江經驗”就是:使原本沉睡的資產,通過確權、頒證、作價、入股、流轉、經營和分紅等一系列復雜而艱難的環節,被徹底激活,實現了從“本本”到“本錢”、資源到資本、寸土變寸金的“華麗轉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四川新聞網 2017-06-2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 亚洲第一Aⅴ天堂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片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登录 | 制服丝袜亚洲日韩欧美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图区 |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