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農村土地改革的不斷推進,金土地平臺的客戶群分布范圍越來越廣,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看到了農村土地的市場價值。所以,金土地(微信ID:kingland_)資訊平臺上關于農村土改的一些信息也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歡。為此,小編今天整理了關于2016年農村土地改革的一些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早在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這標志著,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將進入試點階段。
一、土地改革背景
目前,我國現行的土地制度在世界上是最為獨特、最為復雜的制度。這套體系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三點:二元分割、政府壟斷和非市場化配置。
第一,所謂二元分割是指城市和農村是完全分離的,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所有制制度。城市土地屬于國有,地方政府享有建設用地的處置權,出讓權和收益權。農村土地則是農民集體擁有農地農用時的土地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但是在農地轉為非農用時,農民的土地權利在獲得原用途的若干倍數補償后即告喪失。
第二,所謂政府壟斷是指城市土地市場的供給是由地方政府通過征收農地而獨家壟斷,并依據不同的土地使用用途,采取不同的土地出讓方式。
第三,所謂非市場化配置是指耕地占用實行審批制度,為確保糧食安全,中國實施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通過計劃手段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建設用地的供給則實施嚴格的指標控制,確定土地供應和利用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征收、儲備土地,最終通過不同方式實現土地的供應出讓。
二、2016年農村土地改革的方向在哪里
在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了農村土地改革的三大方向:
第一,“三塊地”改革試點。以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為代表的“三塊地”改革試點將全面深入;
第二,土地確權登記。以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為代表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將迎來系列部署;
第三,耕地保護和補償制度將迎來頂層設計。
三、農村土地改革的整體思路
農村土地改革的思路,依據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土地改革的總體部署,可以具體歸結為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
第二,縮減征地,規范征地,減少劃撥。通過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
第三,耕地實現資產和融資功能。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突破性提出賦予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和擔保功能,這意味著農村耕地的資產和融資功能首次被決策層認可。
第四,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如果在執行環節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能夠改變過去的補償方式,轉向參考土地市場市價補償,那么將會顯著提高農民的收益。
第五,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
第六,放寬合作社資本限制。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
第七,實現規模化、現代化農業。對于耕地,既堅持了傳統上的集體所有權這一基本前提未變,同時也堅持“農地農用”的基本原則未變,改變的重點是集中式耕地經營的方式上,方向是實現農業的規模種植和現代農業。
第八,對經營性用地允許流轉。于農村集體所有“經營性用地”,則提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流轉,這個前置條件從根本上決定了農村經營性用地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經營性用地流轉的范圍實質上是受限的。
第九,提高征地補償。在農地向非農建設用地的轉換環節,目前實行的征地和“土地招拍掛”機制沒有改變,只是減少了征地的范圍、提高對農民的補償,這意味著交易環節,地方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干預仍然較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金土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