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水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我國的河流眾多,徑流豐沛、落差巨大,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水能資源。截止2012年底,全國農村水電站總裝機6500千瓦,年發電量超過2000多億度。我國二分之一的地域、三分之一的縣、四分之一的人口主要依靠農村供電,就中國的國情來說,東部沿海發展較快,用電量大,西部發展較慢,山區多,水資源豐富。西部或中部一些邊遠山區、民族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稀少,用電負荷較分散,大電網難以覆蓋,集中供電成本較高,而這些地區的小水電資源往往十分豐富,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充分發揮小水電就近開發、就近供電、發供電成本低的優勢,小水電就地成網,就地供電能切實降低發、供電成本,降低電價,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減少我國峰電不足狀況。
2、中國小水電建設開發的現狀概述
能源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動力。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水電發展的扶持力度,小水電資源豐富的省份也相繼出臺政策扶持水電開發,加快了水電項目建設步伐。但是,一些已建成的水電站卻面臨不小的困難。水利部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已建成小水電站49387座,總裝機容量已達到6347萬千瓦,約占可開發容量的48.6%;而小水電站實際發電總量僅3737萬千瓦,不足裝機總容量的60%,有近四成小水電站處于停止或半停止運行狀態。
深入湖南南部多個縣區進行調查發現,由于前些年小水電無序發展、競爭,導致這些縣區100多座小水電站出現經營虧損,其中90多座因資金缺乏、落后設備得不到更新、水電上網電價與發電綜合成本差距大、源頭給水不足等原因,導致虧損而被迫關停。多家銀行投入的信貸資金大多變成不良貸款。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小水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現有水電站如果得不到政府以及銀行等各方的支持,會浪費巨大的水利資源。建議各級政府在抓新水電項目的同時,也別冷落了已建成的水電站,應該通過政策幫扶給力、引導銀行扶持出力、支持和提倡民間資本發力等多項舉措,讓“舊”水電站煥發出新生力,使其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清潔能源。
3、我國小水電建設正迎來發展機遇
2011年初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著重強調大力發展農村水電;5月全國農村水電暨“十二五”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工作會議上規劃,在5年內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500萬千瓦,總裝機達到7400萬千瓦;8月,財政部、水利部聯合印發《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9月初,水利部發布《關于水電代燃料和水電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管理》的文件。
2012年,水利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水電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小水電代燃料項目管理辦法》,大力規范推進農村小水電項目的建設,加強項目的指導和檢查監督,確保項目發揮效益。
2013年2月19日,水利部印發的“貫徹落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11-2015年)任務分工方案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小水電建設”。
以上一系列“大動向”揭示出“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村水電將進入更加穩健、快速的發展格局中。
目前,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相對滯后,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將成為我國“三農”問題新的突破口,小水電作為農村水利建設中的重點項目,在“十二五”期間仍將在農村電氣化發展中扮演核心角色。
當下,國家對農村水電建設高度重視,既有資金上的補助,也有管理力度上的加大,這不僅將極大地推動農村水利發展,同時也將為小水電的整體發展帶來契機,我國小水電的發展不會因為當前的問題而因噎廢食,需要找到一個切入口把小水電發展引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以農村水電發展為新契機,一來發展政府扶持的非盈利性水電項目,例如全國小水電代燃料這樣的民生工程;一來積極將我國小水電發展向成熟市場化方向引導,同時嚴格把關項目審批監管的各個環節。將盈利和非盈利結合起來,要“兩條腿走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