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在促進農村發展中,要推動更多的金融資源向農村傾斜,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范發展。以螞蟻金服、京東為代表的新型農村金融供給的主體正在拓展農村市場。螞蟻金服將成立不到一年的網商銀行整合在其農村金融的服務平臺上,推出“旺農貸”,同時啟動“千縣萬億”計劃,強力推動支付寶落戶縣域。京東推出與中華聯合保險、新希望六合協同打造的針對養殖戶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同時,繼續大力發展其推廣員隊伍,發揮京東的“地面部隊”優勢。
螞蟻金服、騰訊入股郵儲銀行,并開展戰略合作,推動農村金融發展。螞蟻金服和中和農信戰略合作,計劃攜手把普惠金融服務擴展到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3年內將“互聯網+精準扶貧”推廣到30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上述兩家電商背景的主體正在采取與傳統涉農金融機構融合發展的策略,而傳統涉農金融機構也正在大力發展手機銀行、大數據平臺、電商平臺、網貸平臺等,兩個陣營正處于互相借鑒,嘗試合作的階段。
電商高調進軍農村金融領域
在中央一號文件發出之前,電商就已開始進軍農村金融這片藍海,不過電商巨頭對這塊市場仍然在摸索階段,如走在前端的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
從2003年的淘寶村,到2012年的“遂昌模式”,到2014年的“千縣萬村計劃”,到2015年的“智慧農村”,阿里巴巴的農村電商戰略步步升級。阿里早前還發動內部全體員工,在家鄉尋找“村淘合伙人”等,將服務方式從線上的數據化平臺,轉到“線上+線下熟人”模式。螞蟻金服與阿里巴巴電商集團涉農部門(村淘)、菜鳥物流等業務線共同打造“金融+電商+農村生產”的閉環農產品(000061,股吧)供應鏈,結合金融、互聯網和農村,運用大數據解決農戶生產問題,并逐漸滲入貸款理念,服務農民用戶。螞蟻金服官網顯示,支付寶聯合廣大銀行服務了超過6000萬農村用戶,螞蟻小貸則為68萬農村地區小微企業累計提供貸款1400億;而螞蟻金服發起設立的網商銀行2015年也為農村用戶專門推出了服務農戶和村淘小二的互聯網純信用貸款——旺農貸,一年來已覆蓋全國25個省市區234個縣市的4852個村莊,農戶戶均支用金額4.7萬元;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計劃已經累計為超過2.5萬名回鄉回村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累計發放資金超過10億元。
京東提出“3F戰略”,即工業品進農村戰略、生鮮電商戰略和農村金融戰略,意在搭建完整的產業鏈,從農民把農產品生產出來并賣到城市,回籠資金后再從城市購買工業品、農資等物品,用于消費、理財和再投資。京東拓展“渠道下沉戰略”,通過鄉村推廣員試點授信,2015年10月,東京金融還發布了農村信貸產品“京農貸”。
此外,農業龍頭企業也借助其成熟的農業產業鏈優勢進軍農村金融市場,由農牧龍頭企業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希望集團投資成立的“希望金融”自2015年3月上線后,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農牧供應鏈金融,串聯農牧供應鏈上、中、下游資金渠道,為從事農牧產業的廣大農村小微企業及優質農戶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可靠安全的金融解決方案。截至2016年5月10日,希望金融平臺交易額突破15億元,上線一年未出現壞賬,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供應鏈金融模式對整體風險的控制優勢。
新型供給是否帶來增量有待驗證
新型農村金融供給主體的出現,對于農村金融生態發展有著積極的一面,它既是技術創新與市場創新的有機結合,又從外部促進了傳統金融供給主體的變革。但是,當前是否產生增量效應,是否能夠更加精準地服務好“三農”,有待事實檢驗和證明。
在傳統和新型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公開所得數據方面,傳統的涉農中小金融機構的數據最終還是匯總到央行及銀監部門,而新型農村金融服務主體的數據來自其自身公布。在數據方面的統計口徑、統計依據都不完全一樣,很難進行直接的對比。
從可獲得的數據來看,截至2015年末,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6.30萬億元,涉農的中小金融機構是支農、支小的主要力量。螞蟻金服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螞蟻小貸已為68萬農村小微企業累計提供超過1400億元的信用貸款。由于披露的是累計貸款而不是貸款余額,算上螞蟻小貸的前身阿里小貸,這些成果應該是在超過5年的時間內取得的,盡管從一家機構的角度來看已是很大的規模,但是放在整個農村小微企業貸款的大盤子里還屬于很小的部分。同在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銀行也遭遇了農村金融的挑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網商銀行開業8個月累計服務小微企業數量破80萬家,累計放貸450億元,大部分貸款針對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其中針對農村的貸款45億元,僅占1/10。
目前,農村金融已經成為互聯網電商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但在征信信息缺乏的農村開展金融業務,電商系的金融機構面臨巨大挑戰。大量的農民沒有網購記錄;沒有網絡支付和理財的信息,從未有過信貸記錄。這些在網絡和信貸系統中“無痕”的客戶,電商最擅長的數據驅動的信貸模式缺乏數據基礎而毫無用武之地。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就是面向農村和農戶推出理財產品(這的確也屬于金融服務,但并不是能夠促使農村真正改變的金融服務),農村生產經營性的融資需求并未能得到滿足,農村發展潛力難以得到真正釋放。
農村貸款難并不是供給單方面出了問題,而是缺少真實有效的需求。農信系統的存貸比普遍而言都還有較大的空間,這也不是“互聯網+”馬上可以解決的問題。金融的本質含義在農村需要重新定義,它既不是被借用的“普惠金融”概念,也不是“互聯網+”的一種電商增值,而是在農村及農業良性發展基礎上的多樣性金融類別的總和。農村金融缺乏的不是形式,而是內容,能夠讓中國農村和農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內容,為做這些內容的人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這才是農村金融的真正使命。
值得肯定的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已經從最初的高調宣傳轉向更加務實的探索。螞蟻就與村淘和中和農信等內外部伙伴合作放款,例如,與農村淘寶合作,在電商平臺數據的基礎上,再由本村的村淘合伙人搜集線下信息來放貸。如果當地暫時沒有村淘服務站,而中和農信又在當地設立了分支機構,就由信貸員與客戶接觸。通過這種“線上+線下”熟人信貸的模式,使原先純線上放款模式下的“不可能”客戶變成“可能”。京東金融也在積極利用京東自有物流的網絡優勢,拓展農村業務“渠道下沉戰略”,大力發展鄉村推廣員隊伍,發動京東的“地面部隊”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