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邵海鵬:承載歷史使命的鄉村振興

[ 作者:邵海鵬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17 錄入:王惠敏 ]

  [過去中國在生活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階段,談論鄉村振興的條件尚不成熟。現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人們認識到農村的文化價值,以及需求背后的商業價值,鄉村振興自然就成為了頂層設計的一部分]

  55歲的易俊洲是鎮上出了名的“易老師”,這跟他從事果樹栽培與研究二十余年有關,但更與他帶領農民扛起振興當地種桃業大旗有著莫大的關系。“易老師”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楊店鎮人,而楊店鎮正是全國四大早蜜桃基地之一。

  進入新世紀,無計劃的擴張種植加上品種沒有更新,楊店的桃子走向沒落,“桃子爛在地里都沒人收,農民紛紛砍掉桃樹,外出打工”。“易老師”稱,1992年,正當而立的他棄工從農、回到家鄉,開始從一個門外漢逐漸蛻變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果農。如今,他正帶領由幾十戶果農成立的合作社,在桃花驛小鎮引進種植黑桃、大紅袍、黃桃等數十個新品種,運用新技術統一管理,打造創新型生態農業示范區。

  早蜜桃是“易老師”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決好“三農”問題也是中央一直以來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解讀稱,黨的十九大報告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一個重大戰略思想,是黨中央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導向和農業農村短腿短板的問題導向作出的戰略安排,表明在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要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擺上優先位置。

  為什么要振興鄉村?

  無法坐視家鄉種桃業的日漸衰敗,是“易老師”投身楊店鎮早蜜桃振興事業的最初原因。他說,“楊店種桃已有上千年歷史,不能在我們這一代衰敗下去,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去扭轉這種局面。”這是因為在他看來,楊店種桃不僅是傳統,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凝結著家鄉人的鄉愁情結。

  有賴于無數個“易老師”的參與,鄉村振興才有了苗頭。其實,在他這個小小的“動力”背后,從更為宏觀的視角來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韓長賦稱,當前,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現在,農業發展質量效益競爭力不高,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弱,城鄉差距依然較大。要采取超常規振興措施,在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制度設計、政策創新上想辦法、求突破。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適應主要矛盾轉化的要求,這是其基本邏輯。另外,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之際,面對農村滯后的現實,小康社會要想“全面”就得加快農村發展。跟過去中央一直提“農業現代化”的口徑不同的是,這次報告中開始提“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要貫徹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指導思想,韓長賦表示,就要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系,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源條件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顯著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杭州傳化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成軍認為,當前正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相較于城市,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更多地保留在了鄉村,城市建筑離傳統越來越遠。因此,要想呈現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就要重視保護自己的鄉村。

  事實上,“保護”農村并非只意味著投入。如今隨著城市消費群體對鄉村生活環境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恰恰提升了鄉村里所蘊含的、有待深入挖掘的巨大商業價值。

  比如,在農村,來自大自然的食材作為人類文明記憶和情感的載體,能夠“喚醒”城市居民的味蕾,而且作為跟大自然緊密聯系的人類聚集場所,農村有著城市所不具備的空間和環境條件,是城市居民所向往回歸大自然的地方,此外鄉村還有自身獨特的民俗文化、傳統村落建筑,這些都是鄉村的特征。而這些也正是這些年來不少人致力于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容。

  成軍認為,過去中國在生活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階段,談論鄉村振興的條件尚不成熟。現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人們認識到農村的文化價值,以及需求背后的商業價值,鄉村振興自然就成為了頂層設計的一部分。當前需要一個系統平臺,讓這一工作變得更加有序,不再碎片化。

  不斷深化農村改革

  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宋洪遠表示,這五個方面的要求,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內涵上都有豐富和發展。這跟“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緊密結合,也跟本次報告中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相呼應。

  我國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新時期增進農業農村動能,推進鄉村振興,根本還要靠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長遠性、戰略性制度安排,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設起來了,今后要抓落實、抓深化。

  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

  韓長賦認為,這是重大決策,使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從第一輪承包開始保持穩定長達75年,彰顯了中央堅定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決心,是一個政策“大禮包”,給農民又一個“定心丸”。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時間節點與第二個百年戰略構想高度契合,既穩定了農民預期,又為屆時進一步完善政策留下了空間。

  2016年底中央下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實現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韓長賦表示,這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實現了土地承包“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回應了社會關切,滿足了土地流轉需要,要按時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真正讓農戶的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

  由于農村改革效果明顯,近年來農業農村的吸引力正在大大加強,農業也正在成為令人向往的產業。浙江省農辦副主任蔣偉峰接受第一財經采訪表示,當前農村有著非常適合創業的環境,而農業本身又跟養老、文化、旅游、創意等產業能夠非常緊密地結合。經過測算,如果“創客”們選準方向、經營得當,農業創業的投資回報率其實并不低。

  他提到,以前城鄉要素對流,主要是農村向城市流動,現在開始出現一個新的趨勢,就是城市要素向農村流動。比如,在浙江德清縣內建有上百家農家樂,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的。另有相當一大部分當地人為這些新興的農家樂提供原材料及配套服務。而農村這些新業態的興起,為其吸引來了相當規模的資金回流。

  多維度命題的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當前,農業現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這就要求必須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確保到2020年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力爭到2035年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邁入世界農業現代化強國行列。

  在成軍看來,農村是從事農業勞作的地方,本質上是人的社區。因此鄉村振興是多維度的命題,不亞于城市治理。這包括鄉村旅游、鄉村環境治理、就地發展制造業加工業,重視鄉村里的商業服務業,還有精準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當然,也要完善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加強鄉村治理。不過,他認為,農村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懂得運營的人才,人才聚集能誕生更多的鄉村創客,最終把鄉村資源組織起來呈現給消費者。

  以法國波爾多地區為例,每個農場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以口碑營銷,形成農場的“粉絲群”;日本小農戶也發揮優勢,形成品牌,做成“網紅”,其所帶來的價值也非常可觀。

  成軍認為,對中國小農戶來說,值得借鑒的是需要形成農產品(7.890, -0.12, -1.50%)的地域品牌,滿足區域市場的需求,而且還能夠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讓人欣喜的是,長三角地區已經開始有這樣的苗頭了,有了茶葉的村級品牌、蔬菜的農場品牌等等,隨著消費群體的增加,市場逐漸壯大,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這樣的品牌也會越來越多。

  有著千年歷史的楊店鎮,因其境內連綿數十里的桃花和歷史悠久的驛站而得享“桃花驛”之名。2011年,“易老師”成立了孝感市向上果茶專業合作社,帶領果農們學習新技術,共同致富。如今他還受聘在“桃花驛小鎮”擔任農業技術顧問。盡管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種桃、愛桃,但單純種桃、賣桃,農民依然是“看天吃飯”,很難真正富起來。

  于是,在外界的幫助下,他們考慮將“桃價值”真正發掘到“淋漓盡致”,開發桃膠、桃花酒、桃花茶等產品,延伸楊店桃產品的產業鏈。在未來,桃花驛小鎮也將依托地理優勢、早蜜桃茶葉等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精品農業、休閑旅游等幫助培育地方特色優勢產業。

  桃花驛小鎮項目負責人李子琦對第一財經表示,要想振興鄉村,單純依靠投錢是無法實現的,一定要讓村民跟項目、跟產業都發生關系,比如就業關系、創業關系,并從中持續受益,鄉村振興才會有生命力。比如,項目會聘用當地農民來從事服務業和農業,聘用“易老師”也是鼓勵其創業,從而間接帶動村民的就業。

  振興鄉村,振興的不只是經濟,還要有文化的內涵。今年10月,桃花驛小鎮舉辦了第二屆“大地豐收祭”。致力于傳統曲藝推廣的湖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宋光耀還上場進行了一場國家非遺的田間演出,他表示,“好的東西不能在我們這兒斷了根兒。我們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使命,去將我們民族、我們國家好的東西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年輕人都了解、愛上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并將其繼續傳揚下去。”

  跟成軍一樣,在李子琦看來,振興鄉村最關鍵的因素是人,當各行各業的人才能夠涌入鄉村,必將為鄉村建設之路帶來更多的創造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財經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饥渴少妇推油按摩 | 五月天桃色国产麻豆 | 久久精品免费看 | 日韩五月天AV电影在线 |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