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的是以農業為基本依托,通過產業聯動、產業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收入增加。然而,要順利實現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并非易事。目前,我國在農業和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的問題上,仍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對產業融合的概念認識不清,導致工作上的定位不準。產業融合的概念告訴我們,產業融合的本質是產業間分工的內部化,其完成的主要標志是形成新的技術、新的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產業融合是產業化的更高級的形式,本質上表現為更高層次的主體間的分工內部化,如果產業化無法實現不同產業間大量組織的分工內部化,則產業化不可能升級為產業融合。而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對產業融合的理解還沒有走出產業內分工的思路,認為產業融合是某個產業內產業化的簡單升級,導致了在政策制定上過于強調了對單一農業內產業化的建設,而忽視了對其他產業,尤其是對第二、第三產業中高度發達的細分產業的考量,導致產業化沒有實現農業與其他產業中的組織發生大規模的跨越產業邊界的分工合作,致使所開展的具體工作最終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對培育產業公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培育共同的技術基礎——產業公地,是開展產業融合的根本前提,但是我們看到,無論是已經較為完整地實現了農村三產融合的地區,還是正在計劃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的地區,都沒有把培育共同的技術基礎作為重要的任務。這就容易使得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的行動變成“撞大運”的行為,即如果恰好所制定的計劃在各省市培育出了產業公地,則產業融合得以順利開展;但若沒有形成共同的技術基礎,則產業融合充其量也只能是在某個產業內的產業化方向上的傳統延伸,沒有打破產業間的界限,沒有走出創新路子,從而無法提高農民的收入。
橫向融合開展不充分。這主要是由于人們對農業多功能性的認識和理解的不足。從較為完整地發展了農村三產融合的地區的經驗來看,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縱向融合大多沿著產業鏈的方向進行,而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橫向融合則多以農業的多功能性為基礎。在后工業經濟時代,物質產品在供給與需求上的飽和,使人們開始轉向心理與精神層面的需求。此時,農業的功能不單是保障食品安全與維護生態環境,更體現為它是傳統文化的載體與傳承,在心理與精神層面上成為人們的依靠與寄托。我國目前正處于從工業經濟時代向后工業經濟時代過渡的時期,因此農業的多功能性已經在當前有所體現,比如人們更多地要求農產品要提高質量,關注食品安全。從農村三產融合的兩個方向上來看,橫向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托于農業的多功能性展開,比如鄉村旅游就是依托農業的文化傳承功能與農業自身生產相結合的橫向融合的結果。可以說,經濟社會的進步凸顯了農業的多功能性的重要性,并使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橫向融合提供了可能;反過來,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橫向融合也為農業擴展其自身的功能提供了有利的幫助。綜上所述,我國目前在農村三產融合中出現的縱向融合居多、橫向融合偏少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對農業多功能性的認識不足,導致很多地方反映在橫向融合方面找不到抓手,尋不著政策的落腳點。
開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最終目的尚需明確。國家層面的文件明確表明,我國推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農民收入。從目前開展的情況來看,凡是能夠實現農村三產融合的地區,農民收入都實現了提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樣的產業融合形式就一定能將產業利潤更多的留在農地,留給農民。也可能存在情況是,目前所開展的農村三產融合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能夠提高農民收入的潛能,如果能夠進一步制定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的利益分配機制,農民有可能從參與全社會發展的分工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即將開展農村三產融合工作的地區,還沒有明確地將提高農民收入列入工作計劃,這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如果農村三產融合不以農業為主,不以農民為本,則這種產業融合本身也容易出現嚴重的問題。例如,日本在三產融合的過程中,就遭遇了由于下游產業的高利潤導致農民及農民組織脫離農業從而對農業造成損害的問題。
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針對目前我國在農村三產融合中出現的上述問題,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進:
必須遵循產業融合的基本規律,采用科學的方法。尤其是要注意產業融合與產業化的區別與聯系,既不能混淆了二者的概念,也不能孤立二者間的聯系,從而導致工作效果欠佳,無謂地消耗國家資源。
要認清培育產業公地的重要意義。產業公地是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的基礎,農業是一個集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于一身的產業,這使它相較于其他產業更容易找到共同的產業基礎,從而使農業更容易和其他產業相融合。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培育產業公地作為開展農村三產融合的最重要的前提工作,產業公地培育得越好,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就更順利,最終效果也就更好。
要拓展對于農業自身功能的認識,把農業的多功能性擺在更重要的位置。橫向融合也同樣是產業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橫向融合應以農業多功能性為基礎,這樣能夠給農村三產融合找到更多的結合點和融合平臺。
必須先鞏固農業基礎,再實施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推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農民的增收,但是若農業的基礎不牢固,投資與利潤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而強行推行農村三產融合,則會遭遇與日本同樣的問題。因此,在推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之前,必須先打牢農業的基礎,穩定農業的地位,在農業發展到具有一定競爭力時再進一步推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這樣可以減少下游高利潤產業對農業投資的擠壓,從而實現讓農民在土地上增收,讓農業在融合中發展的最終效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眾日報 2017-05-1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