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龍井市智新鎮明東村地處邊境地區,2016年,吉林省交通運輸廳干部韓寶寧來到這里,成為第一書記。可本來滿懷信心準備“干出點動靜”來的老韓,看到村里的狀況后很是發愁:“村容村貌差、種植結構單一……這些都不是根本問題,最要命的就是倆字:缺人。” “村里最需要什么人?是在外工作的本地人,他們對村里有感情,得想辦法把他們吸引回來。”老韓心里有了想法,“但因為條件太差,沒有人愿意回來。”(8月9日 人民日報)
的確,鄉村條件與城市比較起來,條件太差,無論是城市的黑加白,還是城燈火輝煌的繁華,還是就業發展空間,都是鄉村無法比擬的。面對人力物力匱乏的現狀,該怎么辦呢?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和作法都是行不通的,必須因地制宜、按部就班地進行。
首先,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的來說比較薄弱,交通、生活條件還比較差。需要基層領導干部結合當地實際安排部署。“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與此同時,對于鄉下的災難天氣,基層領導干部應及時安排人手進行排危,加強農網改造,普及鄉下網絡通信,水電氣到位,也應逐步實施。沒有水電氣什么都不方便,網上銷售無法進行,山溝里的資源很多,比如竹木,荔枝,青果,板栗,花椒等,公路還停留在石子路,一下暴雨就是水溝溝,怎么能把鄉村的產品銷售出去呢!……如此種種,都是亟需解決的基本問題,否則,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
其次,加大投入吸引返鄉人員。在外工作的本地人,他們對村里有感情,想辦法把他們吸引回來,由他們領頭成為產業大戶。在此基礎上,鼓勵那些產業大戶加入農業合作社,產業基地,共同抵抗資金風險。并定期對這些產業種植大戶進行技術培訓。給予一定的創業基金,產業扶持基金,尤其是最初三年。這樣,既留住了本土人才,又發展了地方經濟,子女讀書,老人養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再次,誠心誠意引進專業人才。如何更好地建設鄉村,不少有志于鄉村建設的企業家也在探索。發揮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需要更為明確的規劃。著力培育適應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種植養殖大戶、農村經紀人等,實施了現代農業人才“提升計劃”,依托一些國家級新型農民實訓基地、培訓基地,激發人才潛力,做到人盡其才。并且,進一步落實鄉村人才服務工作,出臺優秀人才引進辦法,農村實用拔尖人才選拔管理辦法等。同時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這樣才能真正把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同時,竭盡全力儲備后備力量。為了使鄉村人才源源不斷,基層領導干部必須未雨綢繆。把假期在家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轉變他們的思想意識,提前向他們灌輸扎根基層農村的思想意識。培養他們熱愛鄉村、打造美好鄉村的情感,讓他們愿意來農村接班。所以,轉變年輕人的思想觀念很有必要,這是為鄉村建設提前培養后備人才。
總之,為了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加快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打造一支熱愛鄉村的,奉獻鄉村的基層干部隊伍。鄉村需要基層干部的引領和付出。只有這樣“按部就班”地統籌運作,人力物力財力才會日漸豐富。鄉村振興是一項偉大而艱巨地工程,只要我們全心全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措施上多管齊下,就一定能夠實現。
(作者單位:合江縣南灘鎮中學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