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部分地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傾向,國務院扶貧辦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切斷形式主義的思想根源,及時糾正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等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說的是部分地區,但已經到了需要國務院扶貧辦發通知警示的程度,那就說明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扶貧工作是國家戰略,各地各級都很重視。但如果重視只是搞樣子工程,做給上面看的,就不可能達到真正的扶貧效果。其結果,勞民傷財是一方面,完不成脫貧減貧的戰略目標,更會造成群眾對一些黨員干部的作風不信任、看不慣,黨和政府的形象也會因之而受損。
在扶貧工作中,曾經一度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現象。從作風方面來看,有“只轉轉、不用心”、“只談談、不落地”的;從扶貧方法上來看,有“大水漫灌”不講效果、“輪流坐莊”虛假應付的;有圖輕松只輸血、不造血,追求表面效果的;有不顧群眾意愿和實際情況,幫扶舉措與幫扶需求不相符的;也有幫扶急于求成的,項目上馬一陣風,屁股一抬又是一陣風。更有甚者,為了完成任務對上面有交待,不惜瞞天過海搞數字脫貧的。凡此種種,不是花拳繡腿,就是投機取巧,不是瞞天過海,就是沽名釣譽,群眾對此十分厭惡。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用心”做好扶貧工作,做到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真扶貧,就是要有真情,了解真情況,拿出真辦法,收到真正的脫貧效果,而不是走馬觀花,搞“貧景工程”,搞數字脫貧。因此,扶貧脫貧一定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要同群眾一起算賬,最終要讓群眾認賬。
而當下扶貧工作中林林總總的形式主義,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走心。不走心的形式主義扶貧就是假扶貧。真正的扶貧工作,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要講究實際效果,真正尊重群眾的意愿和客觀規律,既要真扶,也要扶真、扶志和扶智,更要精準扶貧。唯有克服形式主義,才能踏踏實實地扶貧,取得踏踏實實的效果。
不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這樣的人,就不應該坐在位子上。國務院扶貧辦的通知,應是響鼓重槌;對扶貧中的形式主義,是當頭棒喝。但如此還不夠,還應該佐以督察和問責,讓敢于玩形式主義花樣的,受到應有的懲戒,如此方可產生切實扭轉歪風邪氣的效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深圳特區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