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對于上海運國貿易有限公司總裁劉俊明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中,他更深入地認識了“小哇”,并且正式接受“小哇農業”授牌,成為上海片區經銷商。
“小哇”,全稱黑龍江省小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5年9月,依托慶安縣瑞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以“生態農業、健康生活”為發展宗旨,以慶安縣致富鄉、平安鎮優質稻田為基地,跟農民合作,生產綠色有機稻米,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用“病毒式”營銷手段,通過小哇稻米的銷售快速建立面向全國的銷售網絡和渠道,通過合作社聯合農民,通過微信客戶端、網絡終端附以線下體驗聯結客戶,全程溯源、智能監控、立體循環、產加銷一體,打造全新的智慧農業新模型“小哇農業”。
十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走進公司水稻生產基地,盡管天寒地凍,但當看見一座座現代化的鋼骨架大棚排立于雪野,興奮得忘記了寒冷,棚室內,整平一新,只待春到新秧進棚來。
農業如何沖出重圍,打破大而散、小而弱的局面?
慶安縣瑞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組建起就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公司以土地眾籌的方式,吸引1100戶農民帶地入社,跟25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規模經營土地17萬畝。
“小哇農業”跟瑞豐公司合作,通過合作社為社員前端統一供種、催芽、育苗,中端提供“農資、農機、農技、資金、農信”,五農一體服務,并建立了現代農業標準化生產與糧食安全物聯網溯源系統平臺。瑞豐公司先后跟建設銀行、黑龍江綠農集團簽訂框架協議,初步做成“政府+企業+金融+農民”四位一體發展模式,2015年省建行給瑞豐旗下的合作社發放貸款5000萬元,2016年,省建行將通過瑞豐下擺1.25億元貸款助力慶安春耕生產。
走進公司智能監控室,輕點鼠標,水稻生產全程可視,數據采集和分析隨時跟蹤,瑞豐公司負責人隨機調出春夏秋的幾幅生長畫面,一株水稻的成長史一目了然。
“小哇”攜手“瑞豐”,建立起智慧農業信息平臺系統,帶動面積3萬畝的水稻科技園區,實現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讓綠色健康理念,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放大。
總公司院內一人多高,三人合抱粗的,一個個圓柱型的“家什”引起大家的注意,瑞豐公司負責人說,這就是智能晾曬設備。去年公司投入260多萬元上了智能晾曬倉設備,采用這種設備,智能控溫,接近人工晾曬,最大限度避免烘干過程中養分流失。
“小哇”營銷平臺上線后,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寧波等10多個城市建立起分銷網點,截至2015年末銷售精品稻米50萬斤,銷售額500萬元。
本著“自有基地,以需定產”的原則,“小哇”召集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余家經銷商相聚慶安,給滿足2016年資質的經銷商授牌。“小哇農業”實行動態銷售管理的辦法,經銷商不再是一紙定終身,而是根據當年的銷售業績、誠信紀錄等指標,實行動態管理。
據“小哇農業”負責人介紹,2016年,“小哇農業”,將秉承“與農共贏”的經營理念,繼續與農民緊密合作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建立小哇家庭健康跟蹤系統,建立“居住休閑+生產體驗+家庭定制”現代農業新模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綏化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