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唐仁健介紹說,優化產業體系,就是要著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優化農業結構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唐仁健說,改革的核心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現市場、要素和主體的全面激活。
激活市場,是要改變不合理的農業供給結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讓市場力量引領結構調整。
2016年國家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的新機制。這項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激活了市場,推動了多元購銷主體入市的局面,也促進了加工,搞活了產業鏈。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系。
激活要素,就是要改革優化現有的資源要素配置,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喚醒農村沉睡資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提供必備的資金、土地等物質條件。
中央一號文件從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政策舉措。
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方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持建立擔保機制,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激活主體,則是激活各類人才在農業農村創新創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廣東農業信息網(今日頭條)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